查看原文
其他

冯文林:做勇攀科研高峰的“追光者”

编者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系统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和推进新重庆建设,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高校作为人才的汇聚地与培养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肩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重庆理工大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首要位置。2022年,学校党委人才工作会吹响了“建设全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的号角,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更是擘画了“要强力推进重庆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新图景,把学校建设成为优秀人才向往之地、广大人才安心之地。

“重理工师说”系列报道,深度展现一代代重理工教师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的“重理工力量”。

【人物简介】

冯文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兼光学工程学科点负责人、长春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绿色能源材料技术与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理工大学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重庆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青年创新人才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并担任Small、Opt. Express、Nanoscale、《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十余种有影响力期刊的审稿专家。发表高水平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和专业教材2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和自然科学奖各1次。

在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有一位在科研的道路上“撷光掇电”的坚守者。作为光学工程学科点负责人,他带领团队,致力于环境监测传感研究,主攻光电器件方向,并在这条路上稳扎稳打近二十年。

冯文林教授

他是从小热爱物理的学者

如今在光电子器件领域耕耘的冯文林,鲜少有人知道他从小就爱观察在生活的各种物理现象。小时候的冯文林,放学后总喜欢和弟弟一起去河边打“水漂”。每次打完后,他都会盯着水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纹“发呆”。后来,邻居家的哥哥告诉他,那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给他讲解了运动和波的原理。当时他听得似懂非懂,但热爱物理的种子从此种在了他的心里,开始发芽,并不断生长。

进入中学,他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高中毕业,保送进入四川师范学院的冯文林,最终选择了物理学专业,开始了与物理长达20多年的“缘分”。随着接触的知识越来越深入,他发现,课本里的物理现象、物理效应和物理原理,与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近。也正是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妙感觉,更加刺激了冯文林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迫切地想要充分认识这些实验现象和效应。

1998年,刚本科毕业的冯文林进入了一所中学任教。然而,随着脑海里关于物理的“未解之谜”越积越多,冯文林萌生了继续读研、读博的想法。研究生毕业后,冯文林将工作单位定在了重庆理工大学,从此,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就成为了他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两件事。

冯文林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他是“撷光掇电”的坚守者

刚走上科研的道路,面对丰富、深邃的光电体系,冯文林几乎找不到任何的头绪。经过几个月的科研迷茫和深入思考,冯文林决定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综合运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开展光电传感器的研究。

2011年,冯文林开始研究用于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高性能光电探测和光电传感器,在研究气体监测与有毒有害物质光学监测的路上,“一不小心”就坚持了十多年。

在某些复杂环境如矿井等,使用电传感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其电火花较易点燃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如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等)造成燃爆。因此,冯文林团队研究的光纤气体传感器更适用于这样的环境中,能对周围环境参数进行高灵敏实时监测,更能确保安全。

冯文林的另一研究重点为“飞行时间传感”(Time of Flight,简称TOF),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连续发射光脉冲(一般为不可见光)到被观测物体上,然后用传感器接收从物体返回的光,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来得到目标物信息。目前,该技术在三维制图、工业自动化、障碍物检测、汽车自动驾驶、智慧农业、机器人技术、室内导航、手势识别、对象扫描等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高性能、快响应、精确识别的TOF传感器的研制仍是当前的研究难点。冯文林表示,他志在啃下这块让人难以撼动的“硬骨头”。

迄今为止,冯文林已获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集中在光电探测和传感领域)。未来,冯文林团队将继续在自供能和低功耗光电探测与传感、高性能TOF传感器等领域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

冯文林在实验室指导学生操作

他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教授,冯文林始终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诲,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潜心科研,以身作则,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在他看来,教学和科研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科研我们获得了前沿的知识,知识又通过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传递,在教学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无论多忙,他都会精心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用扎实的功底、充沛的激情和风趣的语言将高深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他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报国,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深受学生喜欢。因此,在历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他都名列前茅。

“言传不如身教。在我求学的时候,我的导师就是手把手教我做实验的。前辈们传递给我很多的知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也希望能够培养、吸纳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我们一起在光电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更新更大的突破。”

冯文林对学生既严格又关爱,总爱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实验、一起钻研,引领学生不断探索、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在科研的道路上坚守与创新。2023年,冯文林课题组毕业的7名研究生中,其中,5名学生被成功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冯文林说,“未来,在攻克技术的难题中,依旧会有困惑、会遇到瓶颈;在培养人才的事业中,依旧会迷惘、会遇到困难。但我会永远保持一股不服输、不怕苦的劲,永远保持对科研和教学的热爱与激情,在科研和教学的道路上坚守深耕、撷光掇电、奋力前行。”

编辑:付筱竹

审核:罗鉴益 徐富霜

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出品
投稿邮箱:xbtg@cqut.edu.cn

往期推荐


主题教育丨人民网专题报道学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正式投用

芒种时节至,奋斗正当时

重要的事情周一见

默哀!勿忘!重庆,英雄之城!

FM1940 |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今日视频号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